孩子学习:谁在学习?为什么?以及如何去学习?
关于学习有两件根本的事情,谁在学习?学习什么?
一谁在学习?
当然是孩子在学习,但是实际情况可能不一样,也许学习变成了你的事情,孩子被排挤在学习之外,后果很常见,孩子学的不好,甚至厌学或者辍学,这是有人代替孩子在学习的证据
出现以下情况时,你如果做自我察觉,就会发现自己正在替代孩子学习
1,在与孩子学习有关的事情上,你过度的焦虑,或者说比孩子还焦虑,在孩子做错题后你比他还挫败,孩子考试成绩不好,你比他还伤心,孩子学习成绩不如他同学,你比他还痛苦等等
2你为孩子的学习,主动做了太多的事情,自然的情况应该是孩子有些与孩子有关的愿望你帮他实现了,但却成了你对他有很多愿望,他必须放弃自己的主见,实现你的愿望,孩子在学习上变得越来越被动
3你花太多的时间陪孩子写作业,太多的标准是你越来越不耐烦,孩子也越来越注意力不集中,你们之间的冲突越来越大
写这些话的时候看到了一则新闻,今年年初一位妈妈殴打做作业不认真的未成年孩子,导致儿子左耳膜下腔出血并死亡,这是非常极端的例子,普遍的例子是父母对孩子学习过度的干预,导致孩子学习欲望的死亡,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人的这个欲望是在成年之后很多年,比如30多岁才复活的,而有的人的这个欲望可能一辈子都不能复活
是因为孩子的学习牺牲的太多,比如放弃事业没有时间娱乐和交友,你的牺牲是你理直气壮的抱怨孩子,还包含要孩子对等牺牲的交易,他必须服从你赞美,你的伟大
这里又有一个因果倒置,意识层面是因为牺牲的太多,所以抱怨,潜意识层面却是为了抱怨,所以牺牲,过度的付出,抱怨是因为你看不见自己婴儿般被照顾的愿望,而且还有可能把你对自己父母的一个抱怨转移到孩子身上,这叫把孩子父母化,这也是很常见的现象
针对以上的建议,是跟孩子学习保持距离,尤其是在孩子学习上已经出现问题的时候,不主张由父母亲自解决这个问题,而又应该有心理咨询师或其他专业课的老师来解决,所谓解铃不能系铃人,我们鼓励孩子父母自私一点,把孩子当做跟成人一样,有价值的存在,有权利享受自己的人生和充分成为自己,这样就自动离开了可以抱怨的道德制高点
二学习什么?
狭义的学习是学习教科书里的那些东西,为了应付考试,这样的学习害了很多孩子
广义的学习是学习任何东西,尤其是学习如何跟人打交道
在象征层面,教科书上的狭小范围像一个牢笼可以把孩子关在里面,父母就不会有被抛弃的焦虑了。教科书外的知识大海一样辽阔,会激发父母觉得孩子会一去不复返焦虑,我个人认为读小说是除了游戏之外最重要,也是最有效的心智成长的途径,但是遗憾的是很多人都有中学是被父母禁止读小说的经历
有人说学好教科书知识是为了考一个好的大学,这个愿望没有问题,但很多父母现实中会把课外学习当成学习课本的主,阻碍,其实他们不仅不矛盾,反而会相互促进,比如一个阅读广泛的人写作文,自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,对科学史比较了解的人,数理化那些内容就会变得非常有趣,也可能会学好一些,我们见过课内课外甚至天上地下的知识都很全面的孩子,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这样的潜力,关键是你愿不愿意你的孩子变成这样的孩子
为人父母需要有战略家的眼光,竞争到最后是全部知识的竞争以及人格层面的竞争,当然一味的把人生看成竞争的战场,更是一个更大的误区,他会剥夺一个人享受生活的能力,那些年纪轻轻就很老城的人,估计是在反抗不输在起跑线上之类的恶意竞争意识
孩子跟父母的关系中学习如何跟人打交道是最基本的知识,这包括三个主要方面
一确认自我边界,并能够感知到他人的自我边界在哪里,如果父母以学习为名不断的侵犯孩子的边界,父母想的是,反正我这样是为了你好就会变得,肆无忌惮,孩子意识层面上也会认为这是父母对我好便丧失了反抗的能力,代价就是自我辩解变得破碎不堪,一个自我边境不完整的人,你可以想象他是怎么能够储存和应用知识的
二供起他人的能力,如果父母能够更请孩子有作为一个人的基本需求,比如自己做主的需要,游戏的需要和被尊重的需要,孩子也自然知道,他人也有这样需要,没有被父母共情的孩子长大了以后,要么会强迫性的重复吸引他人攻击自己,要么因为回避人际冲突而变得自我封闭
三如何解决问题,当然用智力解决问题,但是当孩子在学习上不能满足父母要求的时候,父母可能会有很多的情绪,显得好像很生气,大声几时大吼几声就可以解决问题似的,孩子学到这一招,以后就会对父母他人以及所有的事情用这一招,我们知道情绪会使问题变得更大更麻烦
所以父母需要学习用智力而不是用情绪解决问题,这样才能成为孩子可以模仿的好榜样,想象一幅画面,一道数学难题摆在你的孩子面前,他像一个武林高手面对强敌一样,没有慌乱也没有恐惧,有的是一种可以压倒一切的磅礴气势,然后运笔如剑,难题应声灰飞烟灭,这像极了大败曹操的周公瑾,如果你的孩子是这样,那么恭喜你,因为孩子都是跟你学的
关于学习有两件根本的事情,谁在学习?学习什么?
一谁在学习?
当然是孩子在学习,但是实际情况可能不一样,也许学习变成了你的事情,孩子被排挤在学习之外,后果很常见,孩子学的不好,甚至厌学或者辍学,这是有人代替孩子在学习的证据
出现以下情况时,你如果做自我察觉,就会发现自己正在替代孩子学习
1,在与孩子学习有关的事情上,你过度的焦虑,或者说比孩子还焦虑,在孩子做错题后你比他还挫败,孩子考试成绩不好,你比他还伤心,孩子学习成绩不如他同学,你比他还痛苦等等
2你为孩子的学习,主动做了太多的事情,自然的情况应该是孩子有些与孩子有关的愿望你帮他实现了,但却成了你对他有很多愿望,他必须放弃自己的主见,实现你的愿望,孩子在学习上变得越来越被动
3你花太多的时间陪孩子写作业,太多的标准是你越来越不耐烦,孩子也越来越注意力不集中,你们之间的冲突越来越大
写这些话的时候看到了一则新闻,今年年初一位妈妈殴打做作业不认真的未成年孩子,导致儿子左耳膜下腔出血并死亡,这是非常极端的例子,普遍的例子是父母对孩子学习过度的干预,导致孩子学习欲望的死亡,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人的这个欲望是在成年之后很多年,比如30多岁才复活的,而有的人的这个欲望可能一辈子都不能复活
是因为孩子的学习牺牲的太多,比如放弃事业没有时间娱乐和交友,你的牺牲是你理直气壮的抱怨孩子,还包含要孩子对等牺牲的交易,他必须服从你赞美,你的伟大
这里又有一个因果倒置,意识层面是因为牺牲的太多,所以抱怨,潜意识层面却是为了抱怨,所以牺牲,过度的付出,抱怨是因为你看不见自己婴儿般被照顾的愿望,而且还有可能把你对自己父母的一个抱怨转移到孩子身上,这叫把孩子父母化,这也是很常见的现象
针对以上的建议,是跟孩子学习保持距离,尤其是在孩子学习上已经出现问题的时候,不主张由父母亲自解决这个问题,而又应该有心理咨询师或其他专业课的老师来解决,所谓解铃不能系铃人,我们鼓励孩子父母自私一点,把孩子当做跟成人一样,有价值的存在,有权利享受自己的人生和充分成为自己,这样就自动离开了可以抱怨的道德制高点
二学习什么?
狭义的学习是学习教科书里的那些东西,为了应付考试,这样的学习害了很多孩子
广义的学习是学习任何东西,尤其是学习如何跟人打交道
在象征层面,教科书上的狭小范围像一个牢笼可以把孩子关在里面,父母就不会有被抛弃的焦虑了。教科书外的知识大海一样辽阔,会激发父母觉得孩子会一去不复返焦虑,我个人认为读小说是除了游戏之外最重要,也是最有效的心智成长的途径,但是遗憾的是很多人都有中学是被父母禁止读小说的经历
有人说学好教科书知识是为了考一个好的大学,这个愿望没有问题,但很多父母现实中会把课外学习当成学习课本的主,阻碍,其实他们不仅不矛盾,反而会相互促进,比如一个阅读广泛的人写作文,自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,对科学史比较了解的人,数理化那些内容就会变得非常有趣,也可能会学好一些,我们见过课内课外甚至天上地下的知识都很全面的孩子,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这样的潜力,关键是你愿不愿意你的孩子变成这样的孩子
为人父母需要有战略家的眼光,竞争到最后是全部知识的竞争以及人格层面的竞争,当然一味的把人生看成竞争的战场,更是一个更大的误区,他会剥夺一个人享受生活的能力,那些年纪轻轻就很老城的人,估计是在反抗不输在起跑线上之类的恶意竞争意识
孩子跟父母的关系中学习如何跟人打交道是最基本的知识,这包括三个主要方面
一确认自我边界,并能够感知到他人的自我边界在哪里,如果父母以学习为名不断的侵犯孩子的边界,父母想的是,反正我这样是为了你好就会变得,肆无忌惮,孩子意识层面上也会认为这是父母对我好便丧失了反抗的能力,代价就是自我辩解变得破碎不堪,一个自我边境不完整的人,你可以想象他是怎么能够储存和应用知识的
二供起他人的能力,如果父母能够更请孩子有作为一个人的基本需求,比如自己做主的需要,游戏的需要和被尊重的需要,孩子也自然知道,他人也有这样需要,没有被父母共情的孩子长大了以后,要么会强迫性的重复吸引他人攻击自己,要么因为回避人际冲突而变得自我封闭
三如何解决问题,当然用智力解决问题,但是当孩子在学习上不能满足父母要求的时候,父母可能会有很多的情绪,显得好像很生气,大声几时大吼几声就可以解决问题似的,孩子学到这一招,以后就会对父母他人以及所有的事情用这一招,我们知道情绪会使问题变得更大更麻烦
所以父母需要学习用智力而不是用情绪解决问题,这样才能成为孩子可以模仿的好榜样,想象一幅画面,一道数学难题摆在你的孩子面前,他像一个武林高手面对强敌一样,没有慌乱也没有恐惧,有的是一种可以压倒一切的磅礴气势,然后运笔如剑,难题应声灰飞烟灭,这像极了大败曹操的周公瑾,如果你的孩子是这样,那么恭喜你,因为孩子都是跟你学的
- 下一个:人生不是轨道,而是一片原野
- 上一个:康悦教家长如何提高孩子的安全感